「 1. 《雖然想死,但還是想吃辣炒年糕:身心俱疲,卻渾然不覺,一位「輕鬱症」女孩與精神科醫師的12週療癒對話,陪你擁抱不完美的自己》
在野人文化的臉書上看到這本書後,就一直很期待閱讀它,結果比想像中更好看。
此書很大的篇幅都是對話紀錄,作者自癒過程反而較少,私心認為這本書的主體其實是醫生說的那些話,這世界上有這種醫生的存在真的是太好了。
雖然作者的那些看似微小的煩惱和輕微的憂鬱,卻是普羅大眾生活中最真實的樣貌,所有的積累都是從枝微末節開始。雖然有些人批評此書無法提供實質幫助,但作者的出發點原本就不是要提供建議,這並不是一本工具書,更像是一本日記,讓更多人知道自己不是唯一一個帶著小煩惱和輕微憂鬱的活著,就是這本書的存在價值。
有機會的話還是想看第二本:雖然想死,但還是想吃辣炒年糕2:陪伴「輕鬱症」的你,與不完美的自己溫柔和解【與精神科醫師的14週療癒對話】
--
節錄醫生所說的話:『但還是得盡可能展現真實的自己才對,不要在意別人會對你有什麼看法,積極去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就好。雖然現在你可能會因為人際關係像三角形一樣尖銳狹隘而經常受傷,但是不要忘記十六角形比八角形更接近圓形的事實,當多元深厚的人際關係愈多的時候,就愈能像圓形一樣社交圓融,心裡也就愈不易受傷。一定會更好的,放心吧。』
另一段引起我注意的是下面這段對話,因為職場生活中真的遇到這種過度抬舉自己的人,以為大家都在嫉妒她,但不難看出她只是極度自卑罷了。這本書是在北市圖書館的預約藏書第一名,等待的人破千位,於是決定用買的。(好久沒買書了,原來這種消費行為是會上癮的。)
這本書將習慣的養成拆解成好幾個法則和階段,而非普遍認為的21天就可以養成,相反地改善壞習慣也適用這幾個法則和階段反推。
很喜歡作者這樣一層一層堆疊的敘事結構,循序漸進地告訴讀者該如何養成或戒掉某個習慣,並在書中加入許多淺顯易懂的圖說,完全是一本可圈可點的工具書。書中也有許多過去發生過的實際案例作為佐證,文字也很直白好下嚥,覺得買這本書買得十分值得。
裡面提到如果想要養成一個習慣,就必須先思考自己想成為怎樣的人,也就是怎樣的人設。
比如說想養成運動的習慣,並不是不斷地告訴自己今天下班要去運動,而是替自己定位成:我是那種下班就會去健身房的人。
這只是我隨便想出來的一個例子,讀完整本內容會更能理解整個概念,這本書一定會在今年的十大推薦書單。
目前最想達成的習慣就是:每天都寫點東西。 記住,重點不在於寫了多少,而是寫作的頻率。
激推此書,如果買書預算有限,這本一定要擠進去預算裡。
--
3. 《82年生的金智英》
電影都上映多時才開始閱讀此書,電影看了幾分鐘,還沒看完。總覺得看書時的難受,遠遠比不上影像化的難受程度。
這本書的巧妙安排,提到了非常多女性在職場及成為妻子後的困境,且每篇幾乎都有歷史數據做為依據,十分佩服作者心思細膩的程度。此書透過不同人物的視角來完成整個故事,最後一篇是金智英的心理醫生,而金智英讓他想起了他的妻子,讓整個故事像是一個循環,同樣的事情不斷上演在各個社會角落。書中最後附錄的作品解析也十分精彩,畫龍點睛的效果讓整個故事更增添韻味,也更佩服作者的敘事的完整性。
對於書中提及的各種對於女性的歧視,無一不感到憤怒,大概一直到兩年前我才真的理解性別歧視影響到生活多少個面向。因為一直以來被這樣教育著,連被歧視也像是溫水煮青蛙一樣覺得這只是日常。雖然台灣並沒有南韓這麼嚴重,但批踢踢上各種仇女的言論,也是令人感到不舒服。
非常感謝作者寫出這些習以為常的歧視,讓這些被壓抑的女性被看見被聽見被傳頌,沒有人應該這樣如此被對待。從電影上映前就被狂洗負評的行為來看,就可以知道南韓社會有多厭女,更不用提幾個月前爆發的N號房事件,完全是南韓的悲歌。
同時具備高自殺率和低出生率的國家,我想兩者南韓都是當仁不讓,當然其中因素一定非常多,但我想厭女絕對會是其中之一。希望十年後的世界會有所改變,或是乾脆毀滅算了。
如果完全不理解女性困境,讀完後一定能夠有全面的了解。但重點是你們願意理解嗎?不吸引人嗎?那也可以聽聽 Taylor Swift 的 The Man ,或許可以當作一個入門。
推薦給:相信越多人理解就能離平等越近的所有人。
--
每打完一篇後就想在最後打上Kr, Gloria 是什麼成為上班族的習慣養成,心生恐懼。
--
#待業洨廢5 ➨ 逼近三十大關的待業焦慮與不安種種情緒轟炸真實呈現
#來顆G湯塊 ➨ 快速方便的G湯塊雖然營養比不是雞湯但對充飢止餓還是有絕對績效
#影藏 ➨ 去脈絡化且庸俗稱不上心得的文字只記錄偶有共鳴的影像作品
#ProjectNeverBlue ➨ 首席遊學大使在加拿大避暑學英文樸實無華且枯燥的快樂就是這麼簡單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