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底看完了〈複利效應〉,但尚未寫心得,因此併入2021第一季。
--
1. 〈複利效應〉
這本書是看 YouTuber 蕾咪推薦的,在書局入手。算是一本滿經典的自我成長書籍,裡面有很多自我評量的表單,大概也是我第一次這麼認真寫這些表單。
內容及概念類似於原子習慣,從微小的累積開始到巨大的轉變,但原子習慣將步驟細分的更清楚,這本書激勵的性質大於實作,但還是值得一看來強化信念。
--
2. 〈心流〉
是第一季中最喜歡的書。
不太確定接觸到這本書的契機,可能是YouTuber查理的推薦。雖然已是30 年前的書,但仍然適用於現代社會。這本書意外的撫慰了我許多層面的不安,加上在同個時期看了電影靈魂急轉彎,讓我對活著這件事的態度有許多想法和改變。
每個章節的安排都經過深思熟慮,循序漸進的從介紹心流並延伸到生活內,且附上參考依據,非常非常有組織性的書籍。有機會會購入此書,也想閱讀此作者的其他出版品。
--
3. 〈公爵與我〉 The Duke and I
因為Netflix影集而開始看的羅曼史小說,中文翻譯版已絕版因此連結為英文原文,我閱讀的版本是在台北市立圖書館借到的中文版。
我一直都很喜歡看這種外國羅曼史小說,而且一定要攝政時期,如果是現代的羅曼史我反而興趣缺缺,基本上就跟To all the boys I've loved before 的女主角沒兩樣,大概也是因為這樣我才特別喜歡那部電影。
但我得說這本小說真的好難看,而且劇情好差,就算以前看過我也不會想到要將他改編成電視劇。Netflix的編劇真的很厲害,加入了許多角色讓整個故事更立體且完整。除非跟我一樣對攝政時期的羅曼史有種莫名的執著,否則不推薦。
--
原本對這本書期待頗高,實際看完雖然也收穫許多但依然有些失望。我閱讀的版本和連結中的版本不同,或許已有增訂過。
這些作者分享的對象是哈佛商學院的學生,這些學生離開哈佛後,多數將成為企業領袖或是領導階層的主管,而非和我同為社畜。這本質上的差異,也讓我對書中許多篇章中教授的提點無法產生太多連結或共鳴。
但我喜歡此書中對於篇章的分類,有幾個分類讀起來不受社會地位所限因此特別有感。幾個我特別喜歡的篇章都在第三個分類:領導他人,並非因為我是領導者,而是看到教授的發言中替被領導的人們發聲,因此特別能夠產生連結。
此書的編排閱讀起來十分輕鬆,共有15個篇章,約莫是一個下午能夠看完的集錦。
喜歡的篇章:〈第九章:員工,不只是一堆數字〉、〈第十二章:女兒教會我的事〉、〈第十五章:
記得你是誰〉。
--
5. 〈子爵之戀〉 The Viscount Who Loved Me
因為 〈公爵與我〉 實在不合我胃口,因此對續集也沒有太大的期待,結果卻出乎意料的好看許多
。連結中的中文譯版已絕版,我是從台北市立圖書館借來看的,可惜的是接下來的續集都無藏書可借,或許只能硬著頭皮看英文版了。以下心得多為比較書中和影集差異。
此書的主角是柏家老大安東尼,影集中他和歌劇女伶藕斷絲連的情愛糾葛只在書中略為提到,女主角是薛家的大女兒薛凱蒂。劇情就是一樣老梗,本來我不愛你,可是我還是生理上很想要你,外曼的展開公式大同小異,中間的曲折比〈公爵與我〉 流暢許多,雖然安東尼的選角,稱不上是男一的帥度,但還是頗期待影集第二季。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韋夫人的報導和影集中也差滿多的,書中只是每個篇章前會有幾個句子而已,但影集中更像是穿插在每個過場中。
如果和我一樣喜歡外曼,推薦一個網站:羅曼史讀書會。可以很容易搜尋到喜歡的作家,比如說因Netflix影集而聲名大噪的:Julia Quinn 茱莉亞‧昆恩,裡面有說明柏家系列的出版順序。
--
原本預計一季發一次心得,但這樣似乎降低了出文章的頻率,因此還是約莫兩個月發一次吧,這兩個月的閱讀速讀不甚滿意,加上其中根本是不需動腦的小說類型。本年度的閱讀目標是24本,目前已按照一個月閱讀兩本書的進度緩慢達標中。
--
#30d challenge 一天一YouTuber (中英文混搭)🍎 連續30天挑戰 Day 1- Day 4
--
#待業洨廢5 ➨ 逼近三十大關的待業焦慮與不安種種情緒轟炸真實呈現
#來顆G湯塊 ➨ 快速方便的G湯塊雖然營養比不是雞湯但對充飢止餓還是有絕對績效
#影藏 ➨ 去脈絡化且庸俗稱不上心得的文字只記錄偶有共鳴的影像作品
#ProjectNeverBlue ➨ 首席遊學大使在加拿大避暑學英文樸實無華且枯燥的快樂就是這麼簡單
--
#待業洨廢5 ➨ 逼近三十大關的待業焦慮與不安種種情緒轟炸真實呈現
#來顆G湯塊 ➨ 快速方便的G湯塊雖然營養比不是雞湯但對充飢止餓還是有絕對績效
#影藏 ➨ 去脈絡化且庸俗稱不上心得的文字只記錄偶有共鳴的影像作品
#ProjectNeverBlue ➨ 首席遊學大使在加拿大避暑學英文樸實無華且枯燥的快樂就是這麼簡單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